香港藥費貴,等候時間長,令香港出現北上求醫潮?
隨著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,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北上深圳求醫。這一趨勢背後有多種原因,包括高昂的藥費和長時間的排隊等待。據統計,北上深圳求醫的港人數量每年增加約20%。去年深圳為境外人士提供了77萬人次的診療服務
,其中包括港澳人士64萬人次。本文將探討北上求醫的主要原因及其潛在風險。
北上求醫的主要原因
1. 醫療費用大幅降低
藥費差異巨大
部分抗癌藥物在內地與香港的售價差距可達3至10倍。例如,一種肺癌標靶藥物在香港公立醫院自費購買每月需3.5萬元,而在內地僅需5000元人民幣。這種價差促使許多病人選擇北上深圳求醫。
檢查費用較低
深圳的核磁共振(MRI)檢查費用僅700元,而在香港則高達數千至萬元。一位香港患者分享道,在香港做一次物理治療需650元,而在深圳,三次療程僅需210元。
以下分別是由港資興建的大型綜合私家醫院-深圳和睦家和香港港安醫院的檢查價錢表,如果是進行腦部MRI,在和睦家的價錢是$3,350,但是香港港安醫院則最少收取$6,500。
2. 縮短排隊時間
等待時間較短
香港公立醫院排隊時間長,可能需數月甚至數年。例如,一位名叫李哥的患者在香港需等待6年才能接受疝氣手術
,但在深圳,只需數天便能完成手術。
參考香港醫管局內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,如果是穩定新症最長時間有機會要輪候91星期。
3. 政府支持與政策優惠
粵港澳病人先導計畫
深圳市政府推出的「粵港澳病人先導計畫」讓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港人可以在港大深圳醫院就診。以下是一些重要資訊:
- 診金:港人接受資助門診診症服務只需繳付人民幣100元診金,其餘費用由先導計劃資助。
- 醫療紀錄:醫療紀錄會自動同步到深圳,方便醫生掌握病歷。
長者醫療券
2024年2月,香港政府推出了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」,允許香港長者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。參與的醫療機構包括:
- 綜合服務(含牙科):
-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(廣州)
-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(南沙)
- 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(中山)
- 東莞東華醫院(東莞)
-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(深圳)
- 深圳香港大學醫院
- 牙科服務:
- 深圳愛康健口腔醫院(深圳羅湖區)
- 深圳紫荊口腔門診部/深圳朱勝吉口腔門診部(深圳福田區)
北上求醫的風險
兩地不同診治方法
兩地醫生有可能對同一疾病有不同診治方法,如果是患上大病,有可能會影響醫治進度。
內地醫保藥價資訊不透明
雖然內地藥價資訊公開,但查找並不方便。港人需到內地就診才能得知藥價。如果能設立通報渠道,病人便能掌握最新藥價資訊。
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
就現時最多人投保的自願醫保為例,標準版的保障是全球適用。
標準版自願醫保條款:
然而,部分全數賠償的醫保可能只保障內地某些指定醫院。例如,以下圖顯示某兩間保險公司設有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,因此在內地治療並索償醫療保險之前,需確認該醫院是否在名單內。
保險公司b:
結論
考慮到北上求醫的便利性和成本,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選項。然而,港人需充分了解相關政策、風險和保險覆蓋範圍,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。